目前分類:黑眼圈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長期有黑眼圈,經常讓人覺得沒精神,看起來似乎很勞累。其實黑眼圈與過敏體質有關,有的人會經常鼻塞、睡不好、眼周發癢。黑眼圈的形成因素眾多,而且經常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先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

黑眼圈主要可以分成三類,包括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通常不是單一類型發生,經常混合出現。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色素型的黑眼圈又可分為先天體質遺傳與後天型,先天體質遺傳是指眼睛周圍的皮膚顏色天生就比較深,上下眼皮有棕黑色、咖啡色、藍灰色的色素沉澱;後天型則可能是因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問題,或是長期搓揉眼睛周圍的肌膚或是不當使用化妝品所造成的色素沉澱。

血管型的黑眼圈主要是由於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通常跟過敏體質,像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長期鼻塞等有關。結構型的黑眼圈,有些是先天性眼輪匝肌肥厚,笑的時候會出現「臥蠶」,與臉頰交界處產生凹溝造成視覺上的黑眼圈;有些則是因用眼過度,如打電腦、熬夜,日積月累造成眼周真皮結締組織流失,產生淚溝型的黑眼圈。

針對黑眼圈,目前有雞尾酒複合療法可供選擇,主要是藥物、保養品、玻尿酸注射、雷射及美療五種治療方式,依照個人黑眼圈的成因及症狀,進行複合式的治療。藥物有對苯二酚、杜鵑花酸等;保養品像是艾地苯、富勒寧(烯)、維他命K、維他命C等;玻尿酸注射,如Restylane、Juvedem等;雷射則有紅寶石雷射、脈衝光、染料雷射、淨膚雷射等;美療是將高效複合式換膚液、美白精華、抗老精華等,透過專業儀器的輔助,加強肌膚吸收。

至於預防黑眼圈的方法,鄭惠文指出,平時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適時的紓解壓力,最重的是不熬夜,同時學習正確的居家保養知識,不要過度搓揉眼睛周圍的肌膚,如果是因過敏病引起的黑眼圈則要同時對疾病進行治療,並且定期至皮膚科專科針對問題進階處理。

黑眼圈經常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需要先找出原因,皮膚科醫師劉紹毅表示,在治療後還是要規律作息、避免誘發過敏的因素、維持保養的習慣,就可以減少復發的可能性。
中時電子報更新日期:2010/11/19 14:44 黃曼瑩/台北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9/4/2hfcc.html

q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興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01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蔡曜鍵表示,黑眼圈除了可應用中藥內服治療,可再加上針灸眼眶周圍的穴道,包括如:睛明穴、承泣穴、曈子膠、絲竹空及攢竹穴等。或是配合眼部周圍的經絡按摩運動,也有助改善眼周的微循環,進而達到逐漸減淡黑眼圈的目的。

眼球運動及經絡按摩可以強化眼睛,增加眼部血液循環,預防及減輕黑眼圈。步驟──1.先將眼睛用力閉上,再用力睜開;2.接著進行眼球運動,方向個別從上、下、左、右方向。接著重覆步驟1。再持續進行眼球運動,次數重覆3次;3.接著搓手將手搓熱,感覺到掌心發熱後,直接覆蓋住眼睛。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1/128/1s43b.html

q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01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臉上眼周掛著明顯黑眼圈,讓許多人深感困擾,看起來也相當沒有精神。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蔡曜鍵表示,眼皮相當薄,皮膚下方的黑色素很容易明顯呈現圈狀黑眼圈。中醫認為,經絡榮衛氣傷,加上內有瘀血,可能使得兩目黯黑。此外,由於眼胞屬脾,若身體脾虛痰阻,也可能誘發黑眼圈。

中醫師蔡曜鍵表示,眼皮的皮膚相當薄,若在附近累積著黑色素,就會很呈現明顯出現一大圈黑眼圈。大致上而言,黑眼圈的形成,有少數是先天的因素,也就是是由於遺傳因素,先天性眼睛周圍的色素比較多,色素沈著所形成。可能從小就有,家人也大多有都有相同的情形,即使不熬夜也會有黑眼圈。

後天因素不外乎靜脈血管瘀積或是因外力造成的眼部色素沈著。睡眠不足,往往使得眼睛周圍靜脈回流差造成了血管瘀積,這類型的黑眼圈,多半呈現紫黑色。至於後天性的眼部色素沈著,像是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為搔癢而長期搓揉會導致皮膚發炎,形成發炎後的色素沉澱,也會導致下眼部黑色素沈著。

中醫認為,黑眼圈屬於眼瞼周圍皮膚呈黯黑色的眼症。當經絡榮衛氣傷,加上內有瘀血,呈現在肌膚上,就會呈現兩眼周圍的黯黑。此外,中醫也認為,眼胞屬脾;若有脾虛痰阻問題,使得津液輸佈失常,痰濁內停,蓄於胞瞼,阻滯絡脈。以及肝血肝陰虛;腎陰虛目失養,也都可能誘發黑眼圈。

蔡曜鍵表示,日常預防保健應保持心情愉快,因為身體氣機通暢、肝氣調達,則眼周不易出現瘀血內停而致黑眼圈。喝水則建議以溫水為宜,因為溫能通陽化氣,行血去瘀,而氣運血行,則能揮別膚色暗沉使避免黑眼圈加重。

醫師提醒,不論是何種的黑眼圈,都要注意不要熬夜。因為睡眠不足可能使眼瞼長時間緊張收縮,引起皮下組織的血管充血及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眼圈發青,忙碌的人尤其應注意,可找時間讓自己平躺,讓眼部附近的血液可以正常回流。

藥膳保健可準備白木耳30克、豬肝300克、生薑10克、紅棗數個,加入鹽少許共煮,熟後食用。有助補血益氣,養肝明目;預防與治療眼睛周圍出現黑暈、黑眼圈。或者,可準備龍眼肉、陳皮各30克,蓮子60克、米適量,加入鹽少許共煮,熟後食用。可養血補虛,幫助預防黑眼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1/128/1s43a.html

q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熊來台,黑黑的眼圈讓人覺得很可愛,但這樣的眼圈若出現在人類臉上,就令人傷腦筋了。經濟衰退,在失業、裁員等壓力下,長期緊張、熬夜的人,睡不好,就可能出現貓熊眼。

形成黑眼圈的先天性因素包括天生眼部周圍皮膚較其他皮膚暗沉;眼部皮膚較薄、較鬆弛,微血管容易顯現。也有人是過敏體質,因經常眼眶腫癢、鼻子不舒服,搓揉眼部使眼睛下方肌膚微血管破裂。

而黑眼圈的後天性因素過度疲勞或眼睛過度使用、長期盯看電腦、電視螢幕、熬夜、作息與生理時鐘不協調等且休息不足時,自主神經失調,血管血流循環不暢,引起眼輪匝肌及眼瞼皮膚的靜脈血流鬱塞,而產生黑眼圈,則是形成黑眼圈的後天因素 。

此外,化妝品殘留或卸妝不當,某些深色化妝品可能會滲透,或未好好卸妝導致化妝品色素沉澱、卸妝力道過大,使眼部肌膚過度拉扯;年紀增加,皮膚保水度降低,讓真皮層變薄等皮膚老化因素,使血管顏色更加凸顯;減肥過度或眼袋抽脂過量,數年以後反導致眼眶凹陷,也會黑眼圈。

避免黑眼圈,首先注重睡眠品質。若屬於過度緊張、失眠、睡眠品質不佳,可使用酸棗仁、五味子,以養心安神,抗壓解鬱,幫助入睡;若平常工作勞累,眼睛使用過度,導致疲勞、痠澀者,可以使用參菊茶,即人參鬚與菊花各三錢泡茶,養肝明目,補養元氣。

也可按摩為眼睛減壓,眼睛四周穴道如攢竹、睛明、承泣、太陽、絲竹空、魚腰等,但力道不宜過重,可以消除眼睛疲勞,增加眼部血液循環,促進黑眼圈消散。熱敷、冷敷交替也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減少靜脈鬱血。

改善過敏體質,可利用中醫治療,以減少眼睛及鼻子不適,避免黑眼圈繼續惡化。中醫常使用白芷、薏仁、茯苓、山藥、珍珠粉等,具有美白養顏功效的養生中藥材,內服或敷臉,效果都不錯。

蔬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也可以達到美白的功效。另外,適當補充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肉類、肝臟、深色葉菜、胡蘿蔔、木瓜、芒果、柑橘等,能維持眼部正常功能,有助於消除黑眼圈。 f_184791_1.jpg
【2009/03/17 聯合報/田宜民/台北市明悅中醫診所副院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4791

q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池

取穴法: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大拇指下,枕骨下之凹陷處。

按摩法:以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向對側眼睛方向輕輕按揉。

合谷

取穴法:張開虎口,約在食指骨與拇指骨交界,略偏食指側。

按摩法:以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向骨肉間輕輕按揉。

迎香

取穴法:鼻孔下緣平行,與法令紋(微笑時鼻旁八字形的紋線)相交處。

按摩法:以食指指腹按住穴位,向內向上輕輕按揉。

印堂

取穴法:兩眉頭之正中點。

按摩法:將食指彎曲,以指間關節於眉尖處上下按摩。

攢竹

取穴法:約眉頭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轉折處。

按摩法:以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輕輕按揉。或以單手食指與拇指指腹分別輕捏左右穴位按摩,輕輕按揉。

【2008/07/14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q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